深圳海外国际旅行社,专注于企业包团旅游、拓展培训!

苯教圣地 东女国古韵 神奇金川

上品旅游 2014年09月17日 16:02
苯教圣地东女国古韵神奇金川。   金川在历史上是苯教的在东方的圣地,佛教从未传入过,一千多年前,东女王所在的康延川(今金川县安宁地区)红岩悬空古庙修建在这,旅游、游记攻略,旅游景点,好玩吗,在哪里,有什么好玩的,怎么去,怎么走,住宿,景点景区

    金川在历史上是苯教的在东方的圣地,佛教从未传入过,一千多年前,东女王所在的康延川(今金川县安宁地区)红岩悬空古庙修建在这一地区是笨教的又地和复兴基地。据有关文献记载,悬空古庙所在的嘎达神山,“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有108个美妙和自然岩洞,到此如临洞天福地。”历史上这里香火一直兴旺,寺庙林立,钟鼓声声,曾建有众多寺庙。红岩悬空古庙修建在千仞绝壁上,用许多巨大条石或木头堑入石壁,逐渐用片石砌成房基修筑而成。寺门的构造十分特殊,只有87厘米高,58厘米高。面对千仞绝壁,在绝壁上堑入几块条石为梯,临空高悬,让人不寒而栗。建筑古朴,结构精巧,庙内一幅幅古壁画,技法精湛,形象逼真,历经千年风雨,色彩艳丽。壁画记载了勿尔萨斯南木巴歼灭众鬼的场面及孙煞命木真,孙勿达斯巴等几十位神灵的画像和苯教古老丰富的宗教仪式。在寺庙所附的岩壁上,全是用象雄文字书写的笨教经文、咒符等,字迹清晰如新。相传笨教祖师辛绕米沃大师,在此地修行居住过,此庙成为修建笨教传法大法寺后为清四大皇庙之一,广法寺的苯波教高僧谢思苦朴(马尔邦乡)独足沟人的“修行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如何将这么多的建筑材料运往这绝壁千仞之上,又是如何在这绝壁之上建筑如此精巧的庙宇,很多少做过很多设想,但都没有让人折服的理由。在以红岩悬空古庙为中心的嘎达山上目前竟有数十座类似的庙宇,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实为罕见。每当朝霞满天,或者是夕阳西上的时候,悬空古庙去雾缭绕,霞光辉映,千奇秀丽,充满神秘,我们不得不叹服,金川先民在这里创造的神奇建筑艺术和古老厚重的苯教文化。


牛皮船,大金川流域最为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

对牛皮船的记载最早见于《旧唐书》卷197《东女国传》,“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船以渡”。金川特殊的地域是造就牛皮船的客观条件。大金川江自北向南把平畴沃土金川一分为二,河流终年流量大,切河面宽阔,建桥难,架索也难,若用木船,庞大笨重,还必须选择固定的口岸。形势所迫,牛皮船应过而生。

牛皮船形似喇嘛庙内的大铜锅,口径六尺左右,用牛皮、藤条、树脂胶,严密接缝而成。清人李心衡在《金川锁记》中这样描述:“用极坚树枝作骨,蒙似牛革,形圆如 。一人持浆,中可坐四五人,顺流而下,疾於奔马,顷刻达百里。”牛皮船之巧,是任何舟楫都无可比拟的。其底部为整张牛皮(不能拼接),周围用三至四片牛皮拼接而成,缝合后用子胶填缝防水,牛皮船外部还需经常打蜡,以保持船经久耐用(行家称,阉割后的牛,皮质最好,又厚又有柔性)。船的骨架是用柏树枝条或一种叫“对节子”的灌木枝条扎接而成,一般直径有2—3厘米,共有三道圈,一般情况下,吃水线在一道至二道圈之间,超过二道圈载重量就很大了。行驶时,船师双脚紧蹬船底的骨架,双膝微曲抵靠船围,双手执浆,左右拨水,只有在风口浪尖或激流险滩时,才奋力直插几浆。无论一人、两人或五人、六人均可乘坐,但必须成对称保持平衡,最大的牛皮船承载可达千斤。到岸后,船师翻起船身,以浆为扁担,横撇于骨架上,沿岸肩负而行,仅重四五十斤,最大的船也不上七十斤。乘坐牛皮船有许多讲究。“船钱船钱,过后不言”,先交钱后上船是规矩。上船也有讲究,必须与船师面对面而上,这样双方搀扶,即安全有保险。上船后,谁坐什么位置,由船师安排。“坐着不要动”这是乘坐牛皮船的戒律。清人李心衡欣然作诗,“春水桃花激箭流,截江一叶晓风遒。皮船曾触惊涛险,炊黍时中百里流。”可见牛皮船在大金川江上无与伦比的实用性,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相传,东方国的女官高霸,其地位相当于宰相。黎明乘牛皮船从格尔丹寺沿河而下,风驰电掣,历危滩万道,到达噶延时,正值太阳初升,向女王报告一路考察情况,女王赞赏高霸行动快捷,并发布命令,多选牛皮船,充备军用。牛皮船成为女王十分宠爱的交通工具。在随后的千百年里,东女国的后裔就是依靠这种制作巧妙的牛皮船往来与大金川两岸。如今在金川江面上,随处都可以看到人们乘坐牛皮船悠闲撒网捕鱼的情景。牛皮船成为漂流探险者们漂流大金川的首选工具。

民族歌舞,东女国古老文化的载体


由于特定的地理、社会背景,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文化内涵及外延金川特有文化。丰富的民族歌舞是东女国古老文化的载体。《金川琐记》记载,“俗喜跳锅庄,嘉会日里,党中男女各衣新衣,合色巾帕之属,罄家所有,杂俩其身,以为华赡,男女纷沓,连臂踏歌,俱欣欣有喜色。”跳锅庄一般是喜庆佳节时跳,如看花节、藏历年、婚礼乃至丰收喜庆或春耕下种等。锅庄多与酒相关,跳时置青稞酒于圆圈中,随饮随跳,愈饮愈欢,酣畅淋漓。由德高望重者执串铃领舞,领舞者起调,随者应和,其动作亦随领舞者。兴起时,领舞者将圈缩小,快捷轻灵,抒胸中快意,举手投足中展豪情壮志。观者无不动容,舞时常自唱,男音低昂,女音激越,此起彼伏,声震峡谷。

嘉绒锅庄,保留了最为古老的东女国音乐舞蹈精髓。俗称“达尔尕”。射畏·达尔尕特在当时的大金川及周边地区中享有盛誉。

大金土司召集了各寺庙的喇嘛格西及其民间歌舞能手进行集体创作,并制成书本的形式,这在嘉绒藏中称之类为《达尔尕特》。《达尔尕特》中的“达尔尕”分为“达尔尕底”(又称大锅庄)130则,“达尔尕特”(又称小锅庄)40则。达尔尕特在凝忠拉顶寺的庆典表演上独领风骚,当即被定为十八土司的统一锅庄。到后来,还经常在各种集会庙会上能欣赏到此类锅庄。


为了使达尔尕特发扬光大,当时的大金土司任命射畏论部(论部是古时候嘉绒藏族对于个人的职位或级别的称呼)能歌善舞的掌守以及负责将其锅庄代代相传。射畏论部堂而皇之地成为了“达尔尕本”(又叫锅庄领袖),从此达尔尕特也就叫做“射畏·达尔尕特”了。

在各种频繁的集会庙会上,在大、中、小论部中属于中论部(相当于后来的千部官职)的射畏论部要领跳锅庄,充当锅庄领袖的身份,一直到大金土司统治时期(也就是清乾隆年间),延续了四十余代人。

后来乾隆皇帝曾两次发兵出征金川,大金土司被捕,押送北京斩首,随从百姓七十余人被安置在北京香山现被命名为“嘉绒族”村的地方,任务是每年给皇上跳一则大锅庄《拉旦玛》,减免一切杂税。

射畏·达尔尕特也由射畏子孙代代相传着,顺序为:柯尔吾、甲尔初、阿更、哈拉尔甲、甲木穷、士达勒、兰间特。

射畏·达尔尕特的七代继承人中,士达勒才貌出众,机敏过人,并且有一定的学识,对射畏·达尔尕特烂熟于心。20世纪60年代,他受邀到四川省战旗文工团专门研究嘉绒锅庄。《射畏·达尔尕特》却因历经千年,遭风化和虫的侵蚀而残缺不全。


为抢救《射畏·达尔尕特》,1995~1999年期间,阿坝州马尔康达尔尕协会及多名达尔尕业余爱好者曾多次到射畏老家(即现金川县河东乡大照壁山谢家)与第七代传人兰间特进行校对补编工作,收集整理大锅庄127则,让《射畏·达尔尕持》这一宝贵的嘉绒藏文化艺术遗产放射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辉。

 

(文章来源于网络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旅游攻略